他们脱去“橄榄绿”,换上“城管蓝”,变的是岗位身份,不变的是热血情怀;他们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维护城市的秩序与整洁,为市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他们就是城管队伍里的退伍军人。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做城市管理行家里手
从保家卫国的军人到城市管理的行家里手,城管“老兵”在风雨中历经蜕变、成长,在繁忙而充实的岁月里绽放着别样光芒,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军人风采。
2010年,正在读大学的王杰,决定参军入伍。2014年,从部队退役一年后,他选择加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城市管理的大家庭,一干就是十余年。刚到执法大队工作时,王杰主动选择市容秩序管理的外勤岗位,每天早出晚归投身于一线城管执法工作。为了尽快熟悉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技能,王杰延续了在部队养成的习惯——“勤学苦干”,不仅学习城市管理相关新规章、新条例,更是一有机会就向经验丰富的老同事请教工作经验和技巧,走访商户开展入户宣传、规范乱停放共享单车、夏季防洪防汛、冬季铲雪除冰……他始终坚守初心、四季如一,凭借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韧劲,王杰很快从最初的“门外汉”变成了中队里的“专家”。
18年武警生涯,张延平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 需要的地方:抗洪抢险的堤坝上、大型赛会的安保一线……2011年,他在深圳大运会安保工作中荣立三等功。2019年,他脱下军装,成为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一员。从军营尖兵到城管骨干,他仅用4年时间便成长为执法大队长,并在2024年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他带头钻研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巧用“城管小课堂”平台开展专题培训工作,手把手带队伍提升案件执法能力。他坚持“执法+服务”双向发力,推行“721”工作法。2024年以来,他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05宗,收获了群众的6次表扬、2封感谢信和4面锦旗。同时,他主动联动环保、公安及属地镇街,合力攻坚重点区域油烟、噪声问题,让困扰居民的难题“破冰”,赢得实实在在的口碑。
“为人民服务” 初心永远滚烫
从军营到城管,他们把青春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国防,又把军人最珍贵的品质融入了城市管理。当军号声在记忆中回响,当城管蓝在街巷间穿梭,这些“老兵”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证明:无论穿什么颜色的制服,“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永远滚烫如初。
在四川省内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退伍军人共有17名,占总人数的23%。他们中有人曾是保家卫国的陆军战士,有人曾是守护一方的武警官兵,如今都化身城市管家。危难关头,他们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以无畏的勇气和担当,直面各种困难与挑战。危难关头,他们豁得出来,毫不退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英勇与坚韧。“脱下军装,穿上这身城管蓝,岗位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刻在心里,从未改变。”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0年盛夏,沱江内江段遭遇39年不遇的洪峰。这群城管“老兵”组建的“抗洪抢险冲锋队”率先跳入齐腰深的洪水中,用身体筑起人墙转移被困群众。洪水退去后,他们又顶着烈日清运淤泥190余吨,三天三夜没合眼,最终让街道恢复了往日整洁。“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豁出去也要保住老百姓的家园!”一名退伍军人说。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退伍军人将军人的严谨作风融入城市管理实践,以“力度”与“温度”并重的执法服务,守护城市秩序,惠及千家万户。在规范地摊管理的“暖心行动”中,他们带头巡查、主动劝导、靠前服务,严格落实“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清单。通过柔性执法,引导设立临时便民摊点,解决瓜农、菜农及困难群众的生计问题,同时维护了市容秩序,赢得群众理解支持,助力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城管进社区”为抓手,他们进驻社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理念,亮身份、明职责,提供法规宣传、业务咨询、投诉受理、爱心帮扶等贴心服务,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彰显军人本色
城市中,城管“老兵”每天穿梭于城市的每个角落,温情执法、帮助群众。在关键时刻,他们以最果敢的姿态出现在最 需要的位置。
山东省邹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北宿中队的三名城管“老兵”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位老人的三轮车上满载着木材。由于路面颠簸不平,不慎侧翻,木材散落于地,老人被困在车旁,满脸焦急与无助。此时,三人目睹此景,即刻上前查看状况。他们分工协作,一人负责安抚老人情绪并查看其伤情,另外两人则齐心协力将侧翻的三轮车扶正,把散落的木材重新装车并固定妥当。同时,还不忘提醒老人要注意货物平衡以及行车安全。老人对此感激不已,连连道谢,而三名队员只是微笑着摆手示意,随后便再度投身于巡查工作之中。“这是我们的一种本能反应。”他们说,军人不会因退伍而褪色、因离队而忘责,身体里会留存着“向前冲锋”的肌肉记忆,脑海里会回荡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大道北禹王派出所门口公交站台突发意外:一场大风导致站台宣传栏玻璃破裂,碎渣四溅。事发时,道路上车流如织、行人密集。城管“老兵”孙辉巡查至此,发现散落的玻璃碎渣后,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第一时间向市容、安全分管负责人汇报情况,并迅速对接相关责任单位,协调专业人员到场处置。“等不得!万一有人踩到就麻烦了。”孙辉深知等待期间的风险,他毫不犹豫地返回单位取来扫把,冒雨冲向站台。此时,天空突降大雨,豆大的雨点瞬间打湿了他的衣服,但他丝毫未受影响,始终弯腰专注清扫,不放过任何一块细小的玻璃碎片。雨水混着汗水从脸颊滑落,他简单一抹便继续投入工作,只为尽快消除隐患。随后,环卫工人赶到现场,与孙辉合力将玻璃碎渣集中清理完毕。很快,公交站台恢复整洁安全,市民出行得到切实保障。看着恢复如初的站台,孙辉露出欣慰的笑容,转身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08.05 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