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欢迎来到建筑市场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拟建项目> 关于2025年8月4日拟对辐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关于2025年8月4日拟对辐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 【正式会员“登录”后可浏览】
  • 【正式会员“登录”后可浏览】
  • 【正式会员“登录”后可浏览】
  • 【正式会员“登录”后可浏览】
  • 2025-08-04
  • 【正式会员“登录”后可浏览】
  • 【正式会员“登录”后可浏览】
  • 【正式会员“登录”后可浏览】
拟建项目正文
下文中(略)为隐藏内容,仅对会员开放,如需查看完整内容请注册/登录或拨打咨询热线 010-89352896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厅拟对4个辐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年8月4日-**年8月8日。

    电话:(略)-(略)

    地址:(略)A2座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辐射处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项目概况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简阳市中医医院康复治疗中心核技术利用项目

成都市简阳市射洪坝街道刘家村医院康复治疗中心门诊楼内

简阳市中医医院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拟在成都市简阳市射洪坝街道刘家村医院康复治疗中心门诊楼内(拟建、地下1层、地面4层)负一层东部新建放疗科、中部新建核医学科、南部新建2组放射性废水衰变池,在二层东部内镜中心新建ERCP室,在四层手术中心新建DSA室。

1.放疗科

医院拟在门诊楼负一层东部建设1间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及控制室、水冷机房和设备间等辅助用房,在机房内新增使用1台**MV直线加速器(型号待定)用于全身肿瘤治疗,具备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功能、FFF模式,同时配备诊断锥体束CBCT(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图像引导系统。X射线最大能量为**MV,1m处剂量率最大为**Gy/min;电子束最大能量为**MeV,1m处剂量率最大为**Gy/min;X射线年出束时间最大**h(治疗出束**h+质控出束**h),主射束朝向北侧、南侧、顶部和地面,属于Ⅱ类射线装置。在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东侧建设1间CT模拟定位机房并新增使用1台模拟定位机(型号待定、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属于Ⅲ类射线装置。

2.核医学科

医院拟在门诊楼负一层中部新建核医学科,主要功能房间包括PET/CT机房(含检查室和设备间)、SPECT/CT机房、注射室(1~2号)、控制室、储源室、废物暂存间、敷贴治疗室、登记室、注射后等待室、SPECT留观室、PET留观室、观察抢救室、甲吸室、服碘室、卫生通过间、普通卫浴间(1~2号、含更衣间)、办公室、会议室、库房、配电房、空调机房等。

医院拟外购放射性核素氟-**用于PET/CT显像诊断,外购锝-**m用于SPECT/CT显像诊断,外购碘-**用于甲亢治疗,外购碘-**用于甲吸诊断,外购锶-**用于肿瘤骨转移治疗,外购磷-**用于敷贴治疗,总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7.**E+**Bq,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同时,在PET/CT机房内新增使用1台PET/CT,在SPECT/CT机房内新增使用1台SPECT/CT,最大管电压均为**kV,最大管电流均为**mA,均属于III类射线装置。PET/CT设备使用3枚锗-**密封校准源(1枚桶源、2枚棒源),单枚活度均为9.**E+**Bq,均属于Ⅴ类放射源。

3.内镜中心ERCP室

医院拟在门诊楼二层东部内镜中心建设1间ERCP室,新增1台ERCP(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用于胰胆管造影,属于II类射线装置,出束方向由下向上,年最大曝光时间为**.**h(透视**h+拍片1.**h)。

4.手术中心DSA室

医院拟在门诊楼四层中部手术中心建设1间DSA室,新增1台DSA(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用于介入手术和血管造影,属于II类射线装置,出束方向由下向上,年最大曝光时间为**.7h(透视**h+拍片1.7h)。

项目总投资(略),其中环保投资(略),约占总投资的0.**%。

一、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一)实体屏蔽

放疗科直线加速器机房四周墙体、迷道、顶部和底部均为钢筋混凝土,南侧、北侧和屋顶主屏蔽墙体均为3.0m厚、5.2m宽,与主屏蔽相连的次屏蔽墙体为1.8m厚;西侧墙体为2.3m厚;东侧“L”形迷道内墙为1~1.**m厚、外墙为1~1.7m厚;防护门为**mmPb电动防护门。模拟定位机房四面墙体均为**mm厚实心页岩砖,顶部、地面均为**mm厚混凝土;观察窗和防护门屏蔽效能均为3mmPb。

核医学科辐射工作场所四周墙为**~**mm厚实心页岩砖;地面和顶部均为**mm厚钢筋混凝土;防护门屏蔽效能为5~**mmPb;1#注射室注射窗屏蔽效能为**mmPb,2#注射室注射窗屏蔽效能为**mmPb,观察窗屏蔽效能为**~**mmPb;手套箱屏蔽效能为**~**mmPb,**I自动分装仪屏蔽效能为**mmPb。

DSA机房、ERCP机房四面墙体均为**mm厚实心页岩砖,顶部、地面均为**mm厚混凝土+2mmPb硫酸钡涂层;观察窗和防护门屏蔽效能均为4mmPb。

(二)医用直线加速器、DSA、ERCP、SPECT/CT、PET/CT、CT模拟定位机自身均具有固有安全措施。

(三)设置放疗科直线加速器机房(含迷道)、CT模拟定位机房,核医学科储源室、服碘室、甲吸室、敷贴治疗室、1#注射室、2#注射室、SPECT/CT检查室、PET/CT检查室、病患通道、废物暂存间、观察抢救室、1#注射后等待室、2#注射后等待室、SPECT留观室、PET留观室、衰变池用房以及DSA机房、ERCP机房为控制区;设置放疗科医用直线加速器控制室、水冷机房、设备间、模拟定位机设备间,核医学科设备控制室及设备间、医护通道、卫生通过间、病患候诊区、病患出院通道,DSA机房控制室,ERCP机房控制室为监督区。控制区进出口处应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制定适用于控制区的职业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和实体屏障限制进出控制区;监督区进出口处应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以黄线警示边界。

(四)根据诊疗需求和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在满足诊疗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射线照射参数,以及尽量短的出束时间,减少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射剂量,也避免病人受到额外剂量的照射。

(五)医用直线加速器及机房采取门机联锁、工作状态指示灯(门灯联锁)、固定式剂量报警仪、紧急停机按钮、紧急开门按钮、视频监控和对讲装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钥匙开关、条件显示联锁、控制超剂量的联锁装置、时间控制联锁等安全措施;SPECT/CT、PET/CT、模拟定位CT、DSA、ERCP及相应机房采取门灯联锁(工作状态指示灯)、紧急止动装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视频监控与对讲系统、防夹装置、自动闭门装置等安全措施。

(六)核医学科采取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和对讲装置、通排风系统、警告设施等安全措施,配备专用手套箱、衰变桶。

(七)放射性药物放置于储源室双人双锁的保险柜铅罐内暂存,日常期间由值班人员巡视检查,出入口安装红外监控摄像头及防盗入侵报警装置。储源间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六防”安全措施。

(八)敷贴治疗使用的**P敷贴器,在2#手套箱内制作,在专用铅箱(**mm有机玻璃+5mm铅)存放,每日由医护人员转移至敷贴室使用。

(九)辐射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在有负压专用手套箱内进行放射性药物操作;操作台、地面选用易于清污的材料,每次操作完成后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并进行去污;注射窗药品操作台上及托盘内,在操作过程中垫上一次性、容易吸附溅洒液体的厚纸,每次完成注射工作后,将其放入放射性废物桶内。

(十)医护人员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等监控个人剂量,辐射工作场所配备X-γ辐射剂量率监测仪、β表面污染监测仪、固定式剂量报警仪等设备监控辐射环境。

(十一)医用直线加速器、CT模拟定位机、DSA、ERCP、SPECT/CT、PET/CT在诊疗过程中,应采用适当防护措施对病人非病灶部位进行遮挡。

(十二)项目施工期主要采用及时清扫、定期洒水、加强管理等方式减少扬尘,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采用既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十三)项目运行期,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产生的臭氧由机械排风系统通过专用排风管道引至住院大楼楼顶排放,DSA机房和ERCP机房产生的臭氧由机械排风系统引至门诊大楼楼顶排放;核医学科放射性废气共设置8套排风管道,1#管道连接北部卫生通过间、PET/CT检查室、控制室、设备间、SPECT/CT检查室、PET检查后留观室、2#注射后等待室、SPECT检查后留观室,2#管道连接放射性废物暂存间,3#管道连接1#手套箱(**mTc、**Sr),4#管道连接敷贴治疗室、1#注射室、东部卫生通过间、储源室、2#注射室,5#管道连接甲吸室、服碘室,6#管道连接2#手套箱(**P、**F),7#管道连接3#手套箱(**I),8#管道连接衰变池用房,各排风管道的排气口均单独设置于门诊大楼楼顶中部偏东区域,排放高度均约**m。手套箱内放射性废气先由顶部自带的“一级活性炭过滤器”过滤后,由独立管道引至门诊大楼楼顶,再经管道末端“二级高效过滤器(3#为除碘过滤器)”过滤后高于屋顶排放,其余涉放房间废气采用管道末端“高效过滤器(5#为除碘过滤器)”过滤后高于屋顶排放。所有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内应保持有关场所的负压和各区之间的压差,确保气流流向自监督区向控制区的方向,在排风管道内设置止回阀,控制管道内气体回流,防止造成交叉污染。放射性废气过滤设备应定期进行维保,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校验,及时更换失效滤芯,确保实时有效。

核医学科含**mTc、**F放射性废水采用专用管道排入1#衰变池(由污泥池和3格并联衰变池体构成),单格衰变池体有效容积均为**.6m3,总有效容积**.8m3,封闭暂存**天后直接排放;其余放射性废水(洗手废水、卫浴废水、含**I)采用专用管道排入2#衰变池(由污泥池和3格并联衰变池体构成),单格衰变池体有效容积均为**m3,总有效容积**m3,封闭暂存超过**天,经有资质单位监测符合排放标准(总β≤**Bq/L、**I≤**Bq/L)后排放。放射性废水收集贮存衰变设施应切实落实防渗措施,加强管道、阀门、池体及附属安全设备等的检修维护,防止“跑冒滴漏”对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

注射和服药产生的含放射性核素废物、废校准模型、废过滤网、废活性炭等放射性固体废物经专用容器分类收集后转移至放射性废物暂存间暂存衰变,并做好相关标识。其中,含**I核素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应暂存超过**天,所含核素半衰期小于**h(**F、**mTc)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应暂存超过**天,所含核素半衰期大于**h(**P、**Sr)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应暂存超过核素最长半衰期的**倍,最终经监测达到相应清洁解控水平(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β表面沾污<0.8Bq/cm2)后作为医疗废物交有资质单位处理。医用直线加速器废靶材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理;废校准源由厂家或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交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经计算,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体外**cm处剂量率均小于2.5μSv/h,满足《放射治疗辐射安全与防护要求》(HJ**-**)要求;核医学科手套箱外表面**cm处人员操作位周围的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非正对人员操作位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μSv/h,各控制区内房间防护门、观察窗和墙壁外表面**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屏蔽墙外人员偶尔居留的设备间等区域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μSv/h,满足《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要求;DSA机房和ERCP手术室屏蔽体外**cm处剂量率均小于2.5μSv/h,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要求。

经预测,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受到附加有效剂量分别小于5mSv/a和0.1mSv/a的剂量约束值。

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放射性废气经过滤、吸附处理后对环境影响很小,臭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的二级标准;放射性废水经衰变池衰变后可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表2中的要求,生活污水依托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表2中的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中2类标准要求;废校准源、废靶件、放射性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均可得到妥善处置。

2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光华院区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

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官河社区(东坡大道光华8线与规划五环路交叉口西北侧)光华院区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略)

拟在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官河社区(东坡大道光华8线与规划五环路交叉口西北侧)光华院区地下二层建设放疗科、核医学科核素制备场所、核素诊断及敷贴治疗场所、核素门诊治疗场所;在地下一层建设核医学科动物实验场所;在医技住院楼一层建设DSA+CT复合手术室,在三层建设DSA机房和ERCP机房,在四层建设DSA+MRI复合手术室。项目代建单位为(略),建成后由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运营,辐射安全责任主体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1)放疗科

拟在光华院区地下二层东部设置放疗科,拟建设3间直线加速器机房(1~3号),在1号机房内新增使用1台**MV直线加速器,在2号和3号机房内分别新增使用1台**MV直线加速器。其中,**MV直线加速器X射线能量最大为**MV,1m处剂量率最大为**Gy/min,电子束能量最大为**MeV,1m处剂量率最大为**Gy/min;**MV直线加速器X射线能量最大均为**MV,1m处剂量率最大均为**Gy/min;电子束能量最大均为**MeV,1m处剂量率最大均为**Gy/min,均属于Ⅱ类射线装置。

(2)核医学科

拟在光华院区地下二层东部放疗科西侧设置核医学科核素制备场所、核素诊断及敷贴治疗场所、核素门诊治疗场所;在地下一层东部设置核医学科动物实验场所;在医技住院楼东南侧地下设置2套3级并联式衰变池,分别是短期衰变池和长期衰变池。

核素制备场所:安装使用1台自屏蔽回旋加速器,最大质子能量为**.5MeV,最大束流强度为**μA(单束流以**μA运行、双束流以2×**μA运行),属于Ⅱ类射线装置,用于制备碳-**、氮-**、氟-**、铜-**、镓-**、锆-**核素,总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合计为8.**E+**Bq,为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核素诊断及敷贴治疗场所:拟使用核素制备场所生产的碳-**、氮-**、氟-**、铜-**、镓-**、锆-**进行PET/CT显像诊断;拟使用外购的磷-**制作敷贴器,用于敷贴治疗。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E+**Bq,为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核素门诊治疗场所:碘-**进行甲吸测定和甲亢治疗,使用锶-**进行骨癌治疗,总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合计为4.**E+**Bq,为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动物实验场所:拟使用核素制备场所生产的碳-**、氮-**、氟-**、铜-**、镓-**、锆-**和外购的锝-**m进行小动物PET/SPECT/CT显像诊断,总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3.**E+**Bq,为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3)介入放射科

介入放射学主要包括位于医技住院楼一层西北部的急诊科、三层西南部的介入中心、三层西部的内镜中心和四层西南部的手术中心。其中急诊科新增使用2台DSA(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介入中心新增使用4台DSA(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内镜中心新增使用2台ERCP(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均属于Ⅱ类射线装置。

项目总投资(略),其中环保投资(略),约占总投资的1.6%。

一、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一)实体屏蔽

放疗科加速器机房墙体和顶部均为混凝土结构,主屏蔽区域宽度均为**mm,东侧墙体外均为土层,1号加速器机房南侧墙体与2号加速器机房北侧墙体共用,2号加速器机房南侧墙体与3号加速器机房北侧墙体共用。其中1号加速器机房东侧墙体厚**mm,南侧和北侧主屏蔽墙体均厚**mm、次屏蔽墙体厚度分别为**mm、**mm,顶部主屏蔽墙体厚**mm、次屏蔽墙体厚**mm,西侧“L”形迷道内墙厚**mm、外墙厚**mm,防护门为**mm铅板+**mm含硼聚乙烯。2号加速器机房东侧墙体厚**mm,南侧主屏蔽墙体厚**mm、次屏蔽墙体厚**mm,北墙主屏蔽墙体厚**mm、次屏蔽墙体厚**mm,顶部主屏蔽墙体厚**mm、次屏蔽墙体厚**mm,西侧设“L”形迷道内墙厚**mm、外墙厚**mm,防护门为**mm铅板+**mm含硼聚乙烯。3号加速器机房东侧墙体厚**mm,南墙主屏蔽墙体厚**mm混凝土、次屏蔽墙体厚**mm,北墙主屏蔽墙体厚**mm、次屏蔽墙体厚**mm,顶部主屏蔽墙体厚**mm、次屏蔽墙体厚**mm,西侧“L”形迷道内墙厚**mm、外墙厚**mm,防护门为**mm铅板+**mm含硼聚乙烯。

回旋加速器机房四侧墙体、顶部和地面均为**mm混凝土,防护门为**mmPb+**mm含硼聚乙烯板;热室东侧墙体为**mm混凝土,其余三侧墙体为**mm混凝土,防护门和传递窗屏蔽效能均为8mm铅当量;一体式热室合成柜六个面屏蔽效能均为**mm铅当量,分装柜屏蔽效能为**mmPb铅当量为,正面设**mm铅当量铅玻璃视窗,操作手孔屏蔽铅当量为**mmPb;质控室四侧墙体均为**mm实心砖,防护门和传递窗屏蔽效能均为8mm铅当量;2间放化实验室北侧墙体均为**mm实心砖,其余各侧墙体均为**mm实心砖,防护门屏蔽效能均为5mm铅当量;无菌检测室西侧、北侧墙体均为**mm实心砖,东侧、南侧为轻质墙;微生物检测室北侧、东侧、南侧墙体为**mm实心砖,西侧墙体为轻质墙,防护门屏蔽效能均为5mm铅当量;阳性对照室南侧、西侧、北侧墙体均为**mm实心砖,东侧墙体为轻质墙;废物间四侧墙体均为**mm实心砖,防护门均为5mm铅当量铅门;回旋加速器机房除外的顶棚均为**mm混凝土,地面均为**mm混凝土。

核素诊断及敷贴治疗场所PET/CT机房四侧墙体均为**mm实心砖+**mm硫酸钡涂料,工作人员防护门和观察窗屏蔽效能均为**mm铅当量,受检者防护门屏蔽效能为**mm铅当量;PET注射区、PET注射后候诊室、PET留观室、2号分装室、1号储源室、PET区域清洁间、PET区域污物暂存间四周墙体均为**mm实心砖+**mm硫酸钡涂料,注射窗采用**mm铅当量铅玻璃,防护门屏蔽效能为6~**mm铅当量;分装区域手套箱六个面屏蔽效能均为**mm铅当量,传递窗屏蔽效能为**mm铅当量;敷贴治疗室、敷贴制药室北侧墙体为**mm实心砖+**mm硫酸钡涂料,其余三侧墙体为**mm实心砖+**mm硫酸钡涂料,防护门屏蔽效能为2~3mm铅当量,手套箱六个面屏蔽效能均为**mm铅当量;SPECT/CT机房北侧墙体为**mm混凝土,其余三侧墙体为**mm实心砖+**mm硫酸钡涂料,工作人员防护门和观察窗屏蔽效能为8mm铅当量,受检者防护门屏蔽效能为6mm铅当量;抢救室、SPECT注射后候诊室和SPECT留观室四侧墙体均为**mm实心砖+**mm硫酸钡涂料,防护门屏蔽效能均为6mm铅当量;SPECT注射室、1号分装室四侧墙体均为**mm实心砖+**mm硫酸钡涂料,防护门屏蔽效能为**mm铅当量,注射窗屏蔽效能为**mm铅当量,手套箱屏蔽效能为**mm铅当量;顶部均为**mm混凝土,地面均为**mm混凝土。

核素门诊治疗场所碘-**给药室、给药后留观室、3号分装室、2号储源室、废物暂存间、卫生通过间四侧墙体均为**mm实心砖+**mm硫酸钡涂料,防护门屏蔽效能为5~8mm铅当量,给药窗口屏蔽效能为**mm铅当量;门诊注射室四侧墙体均为**mm实心砖+**mm硫酸钡涂料,注射窗口屏蔽效能为**mm铅当量,防护门屏蔽效能为8mm铅当量,分装柜六个面屏蔽效能均为**mm铅当量。

小动物PET/CT机房四周墙体均为**mm实心砖+**mm硫酸钡涂料,防护门和观察窗均为**mm铅当量铅门;核医学科研实验室东侧墙体为**mm实心砖+**mm硫酸钡涂料,其余三侧墙体均为**mm实心砖+**mm硫酸钡涂料,防护门为3mm铅当量;注射室、储源室、接收室、注射后饲养室、清洁间、消毒灭菌室、解剖室、污物暂存间四周墙体均为**mm实心砖+**mm硫酸钡涂料,防护门为5mm铅当量或3mm铅当量铅门;过道内非公用墙体为**mm实心砖+**mm硫酸钡涂料;卫生通过间(包括一更、二更、缓冲间、退更检测室、紧急冲淋间)四周墙体为**mm实心砖+**mm硫酸钡涂料,防护门均为3mm铅当量铅门;顶部均为**mm混凝土,地面局部为**mm混凝土,其余部分为**mm混凝土+**mm硫酸钡涂料。

衰变池四周池壁和底板均采用**mm厚C**混凝土浇筑,各池体隔墙采用**mm厚C**混凝土浇筑,顶板采用**mm厚C**混凝土浇筑。

急诊手术室、DSA手术室、ERCP机房四周墙体除移动CT暂存间隔墙外均为**mm实心砖+**mm硫酸钡涂料,移动CT暂存间隔墙为钢架支撑4mm铅当量辐射防护板,顶部为**mm混凝土+**mm硫酸钡涂料,地面为**mm混凝土+**mm硫酸钡防护涂料,防护门和观察窗屏蔽效能均为4mm铅当量;DSA手术室顶部、ERCP机房顶部和地面均为**mm混凝土,DSA手术室地面为**mm混凝土。DSA+MRI复合手术室四周墙体均为钢架支撑4mm铅当量辐射防护板,顶部和地面均为**mm混凝土,防护门和观察窗屏蔽效能均为4mm铅当量。

(二)本项目拟新增的回旋加速器自屏蔽由内外两层组件组成,内层为**cm厚的铅、环氧树脂和碳化硼组成的高密度铸体,外层为厚**cm的聚乙烯和碳化硼及承载混凝土。直线加速器、PET/CT、SPECT/CT、SPECT/PET/CT、模拟定位CT、DSA、ERCP和滑轨式移动CT自身均具有固有安全措施。

(三)设置放疗科直线加速器机房(含迷道)、模拟定位CT机房,核素制备场所回旋加速器机房、热室、质控室、放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及专用缓冲通道、无菌检测室及专用缓冲通道、清洁间、阳性对照间及专用缓冲通道,废物暂存间、实验室水处理设备间,核素诊断及敷贴治疗场所PET/CT机房、1号储源室、PET注射区、PET注射后候诊室、2号分装室、PET留观室、PET区域清洁间、PET区域污物暂存间、敷贴治疗室及其制药室、SPECT/CT机房、1号分装室、SPECT固废暂存室、抢救室、SPECT注射室、SPECT注射后候诊室、SPECT留观室、SPECT清洁间、SPECT污洗打包间、受检者走廊,核素门诊治疗场所碘-**给药室、碘-**给药后留观室、门诊注射室、3号分装室、2号储源室、放废暂存间和甲吸测定室,动物实验场所小动物PET机房、核医学科研实验室、解剖间、污物暂存间、消毒灭菌室、注射室、注射后饲养室、储源室、接收室,急诊手术室(包括移动CT暂存间)、DSA手术室、复合手术室(包括MRI机房)和ERCP机房等为控制区;设置放疗科直线加速器控制室、水冷机房、防护门外等候区,核素制备场所设备间、控制室、非放物料暂存间、打包间、过道、卫生通过区域,核素诊断及敷贴治疗场所注射前候诊区、注射前诊室、卫生间、病人入口缓冲间、病人出口缓冲间、控制室、工作人员进出口卫生通过间,核素门诊治疗场所工作人员卫生通过间、病人等候室、病人离院缓冲间,动物实验场所一更、二更、缓冲间、退更检测间、过道,与急诊手术室、DSA手术室、复合手术室和ERCP机房紧邻的控制室、准备间、缓冲区、手术通道、导管库、铅衣存放间、设备机房等为监督区。控制区进出口处应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制定适用于控制区的职业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和实体屏障限制进出控制区;监督区进出口处应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以黄线警示监督区的边界。

(四)根据诊疗需求和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在满足诊疗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射线照射参数,以及尽量短的出束时间,减少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射剂量,也避免病人受到额外剂量的照射。

(五)直线加速器及机房采取门机联锁(门源联锁)、门灯联锁及语音提示、固定式剂量报警仪、防止非工作人员操作的锁定开关、条件显示联锁、控制超剂量的联锁装置、时间控制联锁、紧急停机按钮、紧急开门按钮、视频监控和对讲装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工作状态指示灯等安全措施;回旋加速器设置门与加速器高压触发/束流联锁、工作状态指示灯(门-灯联锁)、声光报警及语音播报、门-剂量联锁(含固定式γ探头)、火灾报警仪与加速器联锁、热室门与加速器药物传输系统联锁、视频监控系统、紧急开门装置、清场巡更按钮、紧急停机按钮、延时开门联锁、固定式剂量率监测系统(含γ和中子剂量率监测功能)、控制台和大厅门钥匙控制、紧急出口标志及应急照明;核素制备场所的热室、质控室、放化实验室均设置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固定式剂量报警仪;DSA机房、ERCT机房、SPECT/CT机房、PET/CT机房、SPECT/PET/CT机房、模拟定位机房均采取工作状态指示灯(门灯联锁)、紧急止动装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语音播报及对讲装置、防夹装置、自动闭门装置等安全措施。

(六)核医学科采取病人流通单向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和对讲装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等安全措施,配备专用手套箱、防护屏风、放射性废气排风系统、放射性固废衰变桶和放射性废水衰变池。

(七)放射性药物或放射源放置于储源间双人双锁的保险柜铅罐内暂存,日常期间由值班人员巡视检查,出入口安装红外监控摄像头及防盗入侵报警装置。储源间应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六防”措施。

(八)辐射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在有负压专用手套箱内进行放射性药物操作;工作场所地面采用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墙面与地面交接作圆角处理,地面全部敷设易去污并可以拆除更换的材料,每次操作完成后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并进行去污;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分装标记过程在易去除污染的工作台上放置的搪瓷盘内进行,并铺以吸水性好的材料,以防止放射性药液洒漏造成操作台污染,每次完成分装标记工作后,将其放入放射性废物桶内。辐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前应做好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在完成工作后按指定通道离开,同时缓冲区设置喷淋清洗区和表面沾污监测仪。

(九)医护人员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配备X-γ辐射剂量率监测仪、表面污染监测仪、固定式剂量报警仪、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等设备监控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

(十)直线加速器、DSA、ERCT、SPECT/CT、PET/CT在诊疗过程中,应采用适当防护措施对病人非病灶部位进行遮挡。

(十一)项目施工期主要采用及时清扫、定期洒水、加强管理等方式减少扬尘,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依托医院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十二)运营期“三废”处理

1.废气处理措施

放疗科直线加速器机房均设置强制排风系统,进风口设在机房上部,排风口设在机房下部,进风口与排风口对角设置,机房内产生的臭氧抽至排风井通过管道引至医技住院楼楼顶排放。

介入放射学急诊手术室、DSA手术室、复合手术室和ERCP机房新风口与排风口均拟设置于装饰吊顶上,机房内废气抽至排风井通过管道引至室外排放。

核医学科共设**套排风管路、4个楼顶集中排放口。各排风管路拟设置止回阀,防止气体倒灌和逸散;辐射工作场所内应保持有关场所的负压和各区之间的压差,确保气流流向由非辐射工作区→监督区→控制区→手套箱/通风橱体,防止交叉污染;放射性废气过滤设备应定期进行维保,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校验,及时更换失效滤芯,确保实时有效。

核素制备场所共设7套排风管路,1号管路连接回旋加速器底部;2号管路连接回旋加速器机房;3号管路连接热室及热室内各分装合成柜;4号管路连接洁净走廊、清洁间、消毒间、通往热室的卫生通过间(包括一更、二更、缓冲、退更检测);5号管路连接微生物室、无菌检测室及相应的一更、二更区域;6号管路连接2间放化实验室(包括实验室内通风橱)、质控室(包括质控室内通风橱)、打包间、废物间、通往质控区域的卫生通过间、医护走廊、清洁间、灭菌间;7号管路连接阳性对照室及相应的一更、二更区域。其中1号和2号管路放射性废气引导至科研教学楼楼顶经初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后于西侧4号排放口排放(距地高度约**m);3号管路放射性废气分别经热室、合成分装柜顶部自带过滤器过滤后,再与4~7号管路废气合并后引导至科研教学楼楼顶经初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后于东侧3号集中排放口排放(距地高度约**m)。

核素诊断及敷贴治疗场所共设置7套排风管路,1号管路连接PET区域清洁间、污物暂存间、PET注射后候诊室卫生间、PET留观室卫生间、污洗打包间、放废暂存间、SPECT注射后候诊室卫生间、SPECT留观室卫生间;2号管路连接1号分装室、SPECT注射室、工作人员卫生通过间(包括退更检测、淋浴通过、更衣)、1号储源室、2号分装室;3号管路连接SPECT患者走廊、抢救室、敷贴治疗室、敷贴制药室、PET患者走廊、PET注射后候诊室;4~6号管路分别连接1号分装室、2号分装室和敷贴制药室的手套箱;7号管路连接PET/CT机房和SPECT机房。其中4~6号管路放射性废气分别经手套箱顶部自带过滤器过滤后,再与1~3号管路放射性废气合并引导至医技住院楼楼顶再经初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后于东侧1号排放口排放(距地高度约**m);7号管路放射性废气引导至科研教学楼楼顶经初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后于南侧2号排放口排放(距地高度约**m)。

核素门诊治疗场所共设置4套排风管路,1号管路连接3号分装室、碘-**给药室、留观室、门诊注射室、2号储源库、放废暂存间;2号管路连接病人等候室、工作人员卫生通过间(包括更衣、淋浴通过、退更检测)、甲吸测定室;3号管路连接留观室卫生间、清洁间;4号管路连接3号分装室内手套箱。其中4号管路放射性废气经手套箱顶部自带过滤器过滤后,再与1~3号管路放射性废气合并引导至医技住院楼楼顶再经初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活性炭吸附(除碘)后于东侧1号排放口排放(距地高度约**m)。

动物实验场所设置4套排风管路,1号管路连接场所内手套箱和通风橱,2号管路连接场所内清洁间和废药暂存间,3号管路连接小动物PET机房、核医学科研实验室、注射室、实验解剖平台中的万向罩;4号管路连接注射室、注射后饲养间、解剖室、核医学科研实验室、卫生通过间、小动物PET机房。其中1号管路放射性废气经手套箱和通风橱顶部自带过滤器过滤后,引导至医技住院楼楼顶再经初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后于东侧1号排放口排放(距地高度约**m);其余管路放射性废气引导至科研教学楼楼顶经初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后于南侧2号排放口排放(距地高度约**m)。动物恶臭由饲养间排风系统经独立排风管路(风机段内设置紫外线灯)引至科研教学楼楼顶过滤器后排放。

2.废水处理措施

核医学科设置短半衰期和长半衰期共2套放射性废水衰变池,每套衰变池分别设2个污泥池和3个衰变池,其中短半衰期衰变池单个池体有效容积**m3,合计有效容积**m3,长半衰期衰变池单个池体有效容积**m3,合计有效容积**m3。动物饲养采取干法饲养,饲养笼具应提前铺设垫料,不产生放射性废水。核素制备场所、动物实验场所、核素诊断场所(含碳-**、氮-**、氟-**、铜-**、镓-**、锆-**和锝-**m)放射性废水通过专门的管道收集排入短半衰期衰变池封闭衰变所含核素最长**个半衰期**天(以锆-**计),敷贴治疗场所(含磷-**)和核素治疗场所(含碘-**)放射性废水通过专门的管道收集排入长半衰期衰变池封闭衰变**天,监测符合排放标准(总β≤**Bq/L、碘-**活度浓度≤**Bq/L)后排入医院污水管网。直线加速器冷却水循环使用;生活污水依托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放射性废水收集贮存衰变设施应切实落实防渗措施,加强管道、阀门、池体及附属安全设备等的检修维护,防止“跑冒滴漏”对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

3.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注射和服药产生的带放射性药物固体废物、饲养小动物使用的垫料、动物排泄物、废敷贴器、回旋加速器废靶膜、废靶片、废活性炭、过滤器废过滤网、废离子交换柱、废纯化柱等放射性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后,采用专用塑料袋收纳、密封,及时转运至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间暂存衰变。含半衰期小于**h核素(包括碳-**、氮-**、氟-**、铜-**、镓-**和锝-**m)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超过**天,含半衰期大于**h核素(包括磷-**、锆-**和锶-**)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时间超过**个半衰期,含碘-**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超过**天,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β表面污染水平小于0.8Bq/cm2后作为医疗废物转运至医疗垃圾暂存间暂存;废校准源由厂家或有资质单位进行回收处理;动物尸体放置于带铅箱的冰柜内暂存,清洁解控后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动物饲养笼具擦拭衰变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β表面污染水平小于0.8Bq/cm2后重复使用;直线加速器废金属靶件暂存衰变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后交市政环卫统一清运。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经计算,直线加速器机房、回旋加速器机房屏蔽体外**cm处剂量率均小于2.5μSv/h,满足《放射治疗辐射安全与防护要求》(HJ**-**)要求;急诊手术室、DSA手术室、ERCP机房和复合手术室屏蔽体外**cm处剂量率均小于2.5μSv/h,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要求;核医学科热室、分装柜、手套箱、通风橱外表面**cm处人员操作位周围的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非正对人员操作位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μSv/h,各控制区内房间防护门、观察窗和墙壁外表面**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屏蔽墙外人员偶尔居留的设备间等区域周围剂量当量率应小于**μSv/h,满足《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 **-**)要求。

经预测,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所受附加有效剂量分别小于5mSv/a和0.1mSv/a剂量约束值。

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放射性废气经过滤、吸附处理后对环境影响很小,臭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的二级标准;放射性废水经衰变池衰变后可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表2中总β≤**Bq/L、碘-**活度浓度≤**Bq/L的要求,生活污水依托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表2中的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中2类标准要求;放射性固体废物、废靶膜及附件、废校准源、废过滤器、动物尸体和生活垃圾均可得到妥善处置。

3

(略)四川稀土伴生矿物料综合处置项目

乐山市五通桥新型工业基地内

(略)

四川省自然资源实验测试研究中心(四川省核应急技术支持中心)

拟在乐山市五通桥新型工业基地内实施四川稀土伴生矿物料综合处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对现有园区一般固废填埋场原有防渗结构、排洪沟等进行部分拆除及改造,新建稀土冶炼分离废渣填埋场、综合处理车间(设废渣预处理区和废渣暂存区)、综合管理用房(设中央控制室、实验室、样品间、淋浴间、洗衣间等)、辅助工房(设危废暂存间、排风机房、库房、进风机房等),配套建设洗车平台、渗滤液收集池、事故应急池等公用辅助及环保设施。填埋场占地面积**m2(**m×**m),设计总库容**万t,净容积7.5万m3,共设置三个区:铅渣填埋区净容积为**m3(**m×**m×9.**m),铁钍渣填埋区净容积为**m3(**m×**m×9.**m),浸余渣填埋区净容积为**m3(**m×**m×9.**m)。设计稀土伴生废渣(铁钍渣、铅渣、浸余渣)处置能力**万t,服务期**年。

项目接收四川省稀土冶炼分离企业产生的稀土伴生废渣(铅渣、铁钍渣、浸余渣),废渣应同时满足如下要求:含水率≤**%;铀(钍)系单个核素活度浓度在1Bq/g~**Bq/g之间;铁钍渣和浸余渣的pH值在6~9之间;铅渣的pH值在7~9之间;废渣浸出液中重金属等有害成分(铅渣浸出液中铅、镉、镍、铍、汞除外)浓度不超过《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表1控制限值;禁止接收含有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废物和非放射性废物;使用专用吨袋进行包装,并在包装袋上标明废渣来源(产生企业)、组成及重量等信息。废渣经预处理满足《伴生放射性物料贮存及固体废物填埋辐射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试行)》(HJ**-**)相关要求,且含水率不高于**%、废渣浸出液中重金属等有害成分浓度不超过《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表1控制限值后,进入填埋场填埋处置。

废渣入场后,先进行预处理再转运至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具体流程如下:将经检测满足填埋标准要求的废渣破袋后送入搅拌罐,经搅拌打碎后装入转运箱,由密闭的传送带转运至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将浸出液中铅、镉、镍、铍、汞浓度超过《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表1控制限值的铅渣破袋后送入搅拌罐,并向搅拌罐中加入稳定剂(硫化钠、硫化钙和磷酸二氢钾)和水进行拌和反应,装入转运箱养护三天,经检测满足填埋标准要求后,再由密闭的传送带转运至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

项目总投资(略)。

一、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综合处理车间设置封闭厂房,废渣破袋投料、搅拌过程产生的颗粒物(含**U、**Th、**Ra等天然放射性核素和Pb)经“布袋除尘器+高效空气过滤器”处理后由**m排气筒达标排放,通过采取喷雾抑尘等措施减少装箱工序粉尘(含**U、**Th、**Ra等天然放射性核素和Pb)无组织排放。填埋场设置密闭厂房,通过采取喷雾降尘、降低废渣倾倒高度等措施减少填埋作业粉尘(含**U、**Th、**Ra等天然放射性核素和Pb)无组织排放;填埋场填满后采用HDPE膜封闭并及时封场,控制废渣析出的**Rn和**Rn排放。

报告书确定在综合处理车间、填埋场外设置**m卫生防护距离,控制和减小无组织排放废气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此范围内现无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分布。

(二)废水污染物防治措施

车辆冲洗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洗衣淋浴废水由收集池收集后定期监测,确保废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和总铅、总镉、总镍、总铍、总汞等指标浓度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相关要求后(若超标,采取化学沉淀处理措施),与经预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一并排入五通桥工业基地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岷江。

(三)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

项目采取分区防渗措施,其中填埋场底部采用天然基础层(厚度≥2.0m,渗透系数K≤1×**-5cm/s)+天然材料防渗层(厚度≥3.0m,渗透系数K≤1×**-7cm/s)+2mm厚HDPE土工膜(渗透系数K≤1×**-**cm/s)+**mm厚压实粘土层(渗透系数K≤1×**-7cm/s)+2mm厚HDPE土工膜(渗透系数K≤1×**-**cm/s)等进行重点防渗,同时设置地下水导排系统;填埋场侧壁采用C**抗渗混凝土(厚度约**mm)+双层2mm厚HDPE双糙面膜(渗透系数K≤1×**-**cm/s)等进行重点防渗;综合处理车间采用2mm厚HDPE膜(渗透系数K≤1×**-**cm/s)+**cm混凝土+5mm环氧砂浆进行重点防渗;危废暂存间采用**mm厚P8抗渗混凝土+2mm厚HDPE膜(渗透系数K≤1×**-**cm/s)进行重点防渗;渗滤液收集池、渗漏液收集池、事故应急池、洗车废水收集池、生活污水收集池、洗衣淋浴废水收集池底部采用P8抗渗混凝土(厚度≥**cm)+2mm厚HDPE膜(渗透系数K≤1×**-**cm/s)+粘土或改性粘土(厚度≥1m、渗透系数K≤1×**-7cm/s),侧壁采用2mm厚HDPE膜(渗透系数K≤1×**-**cm/s)+粘土或改性粘土(厚度≥1m、渗透系数K≤1×**-7cm/s)进行重点防渗。

(四)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噪声源主要为预处理设备、风机、吊车、提升泵等设备,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减振、消声、隔声等措施,控制和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五)固废污染环境防治措施

废渣预处理产生的废包装袋、布袋除尘器除尘灰、更换的废布袋和废高效空气过滤器、废抹布、废手套、洗车废水沉淀池底泥、洗衣淋浴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均运至填埋场处置;废机油等危险废物送具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利用或处置;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六)主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项目主要危险物质为废机油和硫化钠等,其环境风险类型主要是生产区及贮存区危险物质的泄漏,火灾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以及环保设施出现故障而导致的事故性排放等。报告书提出的主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为:

1. 危废暂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要求进行防渗处理;废机油桶四周设置围堰;硫化钠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厂区设置**m3的事故应急池,确保事故发生时废水、废液不外排进入地表水体。

2. 加强对各项环保设施的运行及维护管理,关键设备和零部件配备足够的备用件,确保其稳定、正常运行;综合处理车间和填埋场内设视频监控系统;建立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发生事件(事故)及时开展应急监测。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气载放射性流出物公众最大个人剂量值可满足公众剂量约束值(不超过0.1mSv/a)的要求。本项目产生的废水部分回用,其余经预处理后再经五通桥工业基地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不会对区域地表水造成明显不利环境影响;废气经处理后可实现达标排放,项目实施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可接受;采取隔声、消声、减振等措施后,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3类标准要求;各类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妥善利用或处置;采取分区防渗措施后,可有效防止区域地下水污染。

三、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通过网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4

阿坝双江口水电站**千伏送出工程

阿坝州马尔康市、理县

(略)

(略)

阿坝双江口水电站**千伏送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

(1)阿坝**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在位于理县米亚罗镇的阿坝**kV变电站(在建)预留场地内扩建2个**kV出线间隔,该工程环评已经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批复(川环审批〔**〕**号),本次不再进行评价。

(2)双江口水电站~阿坝**kV变电站双回**kV架空线路工程。新建线路起于双江口水电站开关站,止于阿坝**kV变电站;线路总长度约2×**km,包括双回段和单回段。其中,双回段长约2×**.2km,采用同塔双回垂直逆相序排列,设计输送电流为**A,导线采用四分裂,分裂间距**mm,新建铁塔**基;单回段长约4.8km+4.8km,采用单回三角排列和单回水平排列,导线采用四分裂,分裂间距**mm,新建铁塔**基。

一、主要环保措施

(一)施工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优化施工组织,合理布设施工场地,施工道路、人抬便道、索道站等,尽可能布置在非生态敏感区,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牵张场、材料堆放场、施工营地等。优化施工工艺,采用加大档距、索道运输、铁塔高低基础等措施减少永久和临时占地;在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红线等生态敏感区采取无人机架线,通过抬高导线架设高度、减少机械化施工等措施,减少植被破坏面积及林木的砍伐;强化施工期环境管理,严格控制运输路线,对穿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保护红线、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段的施工场地四周进行拦挡围护,通过设置警示牌,严格控制施工人员活动范围,风景名胜区内不允许爆破施工,并尽量避开游览高峰期等措施控制和减缓施工对环境敏感区的不利环境影响。通过修建护坡、截排水沟等,施工前表土进行剥离和防护,施工结束后选择当地植物进行植被修复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工程通过采取洒水降尘、遮盖挡护等措施,减缓工程施工对区域大气环境和声环境的影响。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施工生活污水依托既有设施收集处理;工程尽量避免雨季施工,禁止将污染物排入饮用水水源地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建筑垃圾收集后定期清运至当地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指定地点处置。

(二)运行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拟采取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有: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降低线路的电晕噪声、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根据线路分裂间距、塔型等情况,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时,同塔双回段、单回三角排列段、单回水平排列段对地高度均不低于**m,确保电场强度不大于控制限值**kV/m的要求。工程输电线路单回段评价范围内无敏感目标分布,线路双回段在通过距边导线不同距离、高度的居民区时,对地高度应不低于**m~**m,确保居民房屋处电场强度均满足小于公众曝露限值**V/m的要求。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报告书环境影响预测表明,本工程运行期无废气及废水外排;工程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噪声影响预测值均可满足相应标准要求。采取优化工程设计、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能够控制和减缓对生态敏感区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通过网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北京建鑫汇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学园北街26号  售后电话:17611131906
©2018-2025 建筑市场网 版权所有   ICP证:京ICP备2000110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737号
关注微信服务平台
实时提醒定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