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门是居民每天出门、回家的必经之处。北京、内蒙古等地近年来持续推进住宅小区特色楼门建设,通过搭建物业服务企业、居民、社区居委会等各方共商平台,采取增设文化墙、规划信息栏、布置阅读角等方式,打造契合居民需求且具有独特风格的楼门空间,实现“一楼门一特色”。
住在北京市大兴区清源街道康馨园社区的居民发现,回家之路正悄然“逆生长”:斑驳的单元门换上崭新“外衣”,闲置信报箱变身整洁宣传栏,单元楼门口还添置了便民座椅,这些变化都来自“楼门焕新行动”。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内63个单元门外墙因年久失修,墙面剥落、宣传栏破损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居民生活品质。面对居民诉求,社区以“大家的事商量着办”为原则,通过议事协商会广纳民意。“信报箱闲置多年,能不能拆除?”“宣传栏要实用又美观。”“座椅选取防腐木材质更耐用。”居民的建议被逐一记录、评估分析,最终采纳20余条“金点子”,每一处改造细节都凝聚着民智民愿。
针对墙面开裂起皮、有污损等问题,施工人员选用环保涂料实施统一翻新。墙面采用高级灰主调,转角处特别加固,既简约大气又消除安全隐患。“以前墙面贴满小广告,现在回家像进了一个新小区。”居民李阿姨欣喜地说。同时,社区以“减法”腾空间,集中拆除闲置信报箱,为有需求的家庭保留专用信箱;用“加法”添功能,在腾出的墙面上安装统一信息栏,发布便民通知、政策解读等内容,让“废弃角落”变身“信息窗口”。
“以前上下楼时,看见最多的是小广告。现在楼门越变越漂亮了,每次路过都会多看几眼。”家住通州区马驹桥镇宏仁社区的居民王大爷逢人便高兴地诉说家门口的变化。
为解决楼道内存在的乱贴小广告、乱涂乱画、墙面脏污破损等问题,社区启动楼门文化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人员逐户上门走访,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依托“近邻客厅”议事协商平台,召开楼门文化建设议事协商会,确定楼门文化主题、制定楼门公约。项目实施过程中,社区根据居民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剪纸、衍纸画、串珠等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动员居民制作墙绘,让作品“上墙”。改造后的每个楼门各有主题与特色,变成了一个个有趣味、显温度、具功能的品质空间。其中,2号楼3单元主题为“十二生肖”,1号楼2单元主题为“家和邻睦”,通过不同主题传递“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理念,让楼门里的“家味儿”更浓、“共治范”更足。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镇东方御景三区楼门改造项目以4号楼为改造试点,融入“城市会客厅”理念,充分利用原先功能单一的楼门空间,结合绿色低碳理念,融合活动开展、居民休闲等功能,提供温馨、舒适的“邻里会客厅”,鼓励居民走出“小家”来到“大家”,加深邻里感情,提升公共环境品质。
据了解,4号楼共有3个单元,每个单元一楼都有40平方米左右的闲置空间,分别以“书韵飘香楼门”“睦邻互助楼门”“红色议事楼门”为主题,开展墙面修补、主题宣传版面制作、更换灯具、电箱彩绘、布置植物等环境美化工作。改造过程中,小区坚持“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原则,居民自发参与,对改造计划提出建议。有人拿来图书,有人搬来盆栽,有人捐出玩具……这里成了居民展示才艺的平台和促进邻里和谐的纽带。
天津市北辰区青广源街道荣康园社区则以延伸文化阵地为出发点,以楼门公共空间改造为载体,积极探索“社区指导、居民参与、物业服务企业配合”等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打造精品试点楼门。经过调研,最终确定以11号楼、18号楼为试点,分别打造“平安伴我行”与“阅读悦美”两个特色楼门。
走进11号楼,映入眼帘的墙面上布满了安全标语,涵盖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内容,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通过融入智慧元素,居民可以通过现场手机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获得更多的安全知识和真实案例。居民陈女士说:“我每次路过都会在这里停留一会儿,扫码看看最新的安全知识宣传视频。自从有了这些温馨提示,大家的安全意识也越来越强了。”依托图书阅览室、儿童之家,18号楼的楼门空间“变身”文化园地,宣传栏上设置了“好书推荐”“阅读公约”等栏目,照片展示着亲子阅读的温馨场面。“以前楼道里空荡荡的,现在一推开单元门就让人眼前一亮,仿佛进入了温馨的文化长廊,大家都愿意多停留看看。”居民刘先生对焕然一新的楼门空间赞叹不已。
原本“停车场”般的楼门空间变身窗明几净的“客厅”,这让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剑池街道望江社区瓯江花园9号楼的居民喜笑颜开。“原先这里有人随意停车、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既影响正常通行,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还有乱张贴的小广告,墙壁上都是‘牛皮癣’。”居民刘先生说。
针对这些顽疾,社区发动居民参与制定环境整改方案。“团结、自律、和美”“同一屋檐下、我们是一家”“家和万事兴、邻里一家亲”……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标语彰显了楼栋文化和浓郁的“家”的气氛;四周摆放的绿植让人倍感温馨;“牛皮癣”全面清除,取而代之的是公开栏、图片墙。据悉,墙上是居民提供的家乡图片,有自然山水、村容村貌,一座房、一棵树、一个亭都承载着大家的乡愁。老家在温州市文成县的程先生提供了一张“百丈漈风景区”的图片,表示有机会可以带邻居去观光游玩。“自从整改后,再也没有电动自行车停放在这里了。”大家欣喜地看到,楼门空间已然成为居民休闲、阅读的好“趣”处。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07.30 苏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