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分(略)《宁蒗县永宁镇拖枝村砂石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拟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日期为**年7月**日—**年7月**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自公示之日起5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略)-(略)
传 真:(略)
通讯地址:(略)
邮 编:**
项目概况:项目位于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永宁村,拟新建生产规模**万吨/年砂石加工生产线,矿区面积0.**平方公里,设计可采资源量**.**万吨,矿山生产服务年限6.1年(不含基建和停产时间)。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露天开采区、全封闭破碎站、堆料场、表土堆场建设,配套建设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和环保工程等。项目占地面积**平方米,全部为临时用地,服务期结束后拆除并进行生态修复。
项目名称:宁蒗县永宁镇拖枝村砂石场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略)
建设单位:(略)
环评机构:(略)
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
1、生态保护措施
项目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项目区动植物的影响、水土流失影响。项目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范围主要为本项目的工程施工范围,主要为矿区道路、露天开采区、表土堆场、工业场地区、截排水沟、拦挡坝等,影响时长约为**个月,项目施工区域不涉及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木古树等。 施工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下:
(1)在施工中尽可能降低噪声,以减少对动物的直接伤害;
(2)对工作人员明确规定严禁猎杀野生动物,建立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奖励惩罚制度,对积极举报违法活动人员给以奖励和隐私保护,对于证据确凿的违法活动者给以严厉惩罚;
(3)施工时,做好施工区临时截排水沟的设置,并避免在暴雨天气进行施工,减少水土流失量;
(4)项目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扰动面积,后期按照“边开采、边恢复”原则。
项目为矿山开采项目,在闭矿期将对项目扰动区域进行复垦,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在闭矿期复垦工作中得到逐步恢复,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可逆性。
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扬尘
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于道路修筑、工程建设以及原材料运输、堆放、搅拌站拌和废气等作业过程中,呈无组织排放,其产生强度与施工方式、气象条件有关,一般风大时产生扬尘较多。施工作业中产生的扬尘对环境空气造成的影响大小取决于产生量和气候条件,影响面主要集中在施工场地**m范围内,距离本项目矿山最近的居民点为东北侧直距约1.**km 的陈家湾,项目场地基建施工扬尘对其影响较小;另外,进出施工场地的运输车辆也会造成施工作业场所近地面粉尘浓度升高,对路边**m范围内影响较大,形成线形污染;另一方面,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车辆掉撒、扬尘将对道路沿线居民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施工期采取的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①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水泥和其他细粒散装材料,应统一堆放,且采用篷布遮盖,避免露天堆放,对洒落的水泥等粉尘及时清扫;
②采用运输车辆加盖篷布、离开施工区清洗轮胎;
③对露天施工场地采用洒水车的方式洒水降尘,每天2-3 次,及时清运垃圾,避免大风产生扬尘;
④施工工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应及时清运。若在工地内堆置超过一周的,则应采取:覆盖彩条布、定期喷洒水、其他有效的防尘措施。防止风蚀起尘及水蚀迁移;
⑤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尘和颗粒物的排放;
⑥施工作业前应洒水喷湿表土再进行施工。
(2)施工机械尾气
项目施工废气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及施工机械作业期间产生的尾气,其中的污染因子主要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及碳氢化合物等。施工期的废气呈无组织间断排放,会对环境空气造成一定影响。施工机械废气属低架点源无组织排放性质,具有间断性产生、产生量较小、产生点相对分散、易被稀释扩散等特点,加之项目区施工范围相对较大,施工场地周围较空旷,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好,故一般情况下,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产生的污染在空气中经自然扩散和稀释后,待施工期结束后,此影响消失。
综上,项目施工期废气防治措施主要是从源头上控制以及湿式降尘,为可行技术,操作上简单方便且投资较小,经济可行,在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场界扬尘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项目施工期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3、水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人员生活废水
施工期施工营地内不设生活区,均不在项目区食宿,因此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清洁废水和施工期冲水厕化粪池粪水。本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为**人,根据计算,施工人员生活废水为 0.**立方米/天。项目产生的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用水桶收集沉淀后用作项目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施工期冲水厕运营期继续使用,定期清掏。
(2)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是施工场地内的建筑物养护废水、搅拌站废水和工具清洗废水等。根据计算,施工废水产生量约0.**立方米/天,其中主要污染因子为SS,悬浮物浓度为**mg/L~**毫克/升。项目拟在施工场区设置1座2立方米的临时沉淀池,产生的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
(3)雨季地表径流
施工期项目施工对地表破挖后,会使得地表裸露,下雨天在雨水冲刷下,会产生地表径流,雨季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裸露的地表面积、径流系数等有关。地表径流中夹带有大量的泥沙,携带的泥沙进入周边地表水环境中,会造成地表水环境的污染。针对雨季地表径流,项目施工场地周边应设置排水沟,并在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对地表径流进行沉淀处理后尽量在场地内回用;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雨天进行土方作业。减少施工期废水造成的污染。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设备,运输车辆等产生的噪声。项目施工过程中主要采取如下噪声防治措施:
(1)从声源上控制:要求施工单位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为低噪声机械设备。同时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设专人对设备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
(2)施工期间必须严格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进行施工噪声的控制,以减少工程建设施工对周边造成的声环境影响;
(3)根据施工设备噪声产生情况,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高噪声设备应尽量设置于项目中部;
(4)施工期运输车辆应尽量保持良好车况,合理调度,尽可能匀速慢行;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减少鸣笛,以减小载重汽车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项目区**米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点,施工期噪声在采取以上措施,以及经过距离衰减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要求,因此项目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是可行的。
5、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土石方、沉淀池底泥、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冲水厕化粪池粪污,通过采取了以下措施,可使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处置率为**%,具体措施为:
(1)一般土石方部分作为场地回填以及道路平整,其余全部运至表土堆场堆存;剥离表土则运至表土堆场一角堆存,后期用作绿化覆土;
(2)项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运至垃圾转运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3)施工期沉淀池底泥,定期清掏用于场地回填及道路平整。
(4)项目施工期间修建一个冲水厕,运营期继续使用,定期清掏。
(5)施工期产生建筑垃圾,部分可用于场地回填及道路平整,不能用于回填及道路平整的清运至村镇建筑垃圾集中处置点。
6、水土保持措施
项目矿山在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土石方的开挖及填筑均对地表造成扰动。交通道路的开挖会使原有植被及地面组成物质、地面排水系统发生改变和破坏,施工过程形成裸露地表,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根据项目已审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本项目施工期、运行期和自然恢复期间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吨。
施工时,做好施工区临时截排水沟的设置,并避免在暴雨天气进行施工,减少水土流失量。在项目施工中应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有关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做好土石方挖填规划,选择好表土堆放区,做好对表土堆场拦挡和覆盖等水土防护措施。项目施工期在露天采场设长为**米的截水沟,断面尺寸:上底宽为0.6米,下底宽0.4米,深0.4米,采用浆砌石;在采场安全平台内侧设置排水沟,台阶平台及边坡汇水通过坡脚排水沟汇集平台排水,最终与采场外围截水沟相连通,排出场外,排水沟长**米,设计排水沟断面为倒梯形,断面尺寸:上底宽为0.3米,下底宽0.2米,深0.2米,采用浆砌石。在道路区设置长为**米排水沟,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底宽0.4米,深0.4米,采用M7.5浆砌石砌筑,在矿山道路排水沟中段及排水出口布置1口沉淀池,沉淀池断面为矩形断面,a×b×h=1.5米×1.5米×1.0米,中间设有一道隔墙,采用C**砼浇筑。工业场地区设置长为**米排水沟,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底宽0.4米,深0.4米,采用M7.5浆砌石砌筑,在工业场地排水沟出口布置1口沉淀池,沉淀池断面为矩形断面,a×b×h=1.5米×1.5米×1.0米,中间设有一道隔墙,采用C**砼浇筑。工程在基建期剥离表土0.**万立方米,堆放在1#表土堆场,在堆场周围用编织土袋临时码砌进行拦挡,设计长**米、底宽2.0米、顶宽1.0米、高1.5米的拦挡坝,同时采用彩条布对堆场进行覆盖,覆盖面积约为**平方米,共需彩条布**平方米。
严格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经采取水保方案提出的工程、临时措施后,施工期渣土防护率达到**%,表土保护率达到**%,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在可控范围内。
运营期:
1、生态保护措施
项目运行期生态环境影响对象主要为:对项目区土地利用、植被及动植物、生物多样性、景观、水土流失等的影响;影响范围主要为露天采区、表土堆场等;影响时段为项目服务期时段内,项目工程占地区域不涉及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1)土地利用影响保护措施
①开采过程中禁止随意侵占用地红线范围以外的土地,并与土地使用权所有方做好协调工作,避免因工程占地引发纠纷。
②由于矿山服务年限较长,矿山开采过程中,应采用边开采边治理的方式对矿山进行绿化恢复,闭坑期进行全面复垦,植被覆盖度率可达**%。
③加强矿山的绿化工作,矿山开采结束后做好矿山绿化恢复工作,尽可能恢复原有土地的使用功能。
(2)植被影响防护措施
①要求建设单位矿山开采中严格控制占地红线,严禁工作人员砍伐、破坏工程区外的植被,严禁在征地范围外堆渣、堆料等;
②加强管理及对工作人员进行环保宣传教育;
③加强占地区周边植物的保护,对剥离表土进行集中堆存后期用于生态恢复;
④植被绿化宜就地采集当地植物的种子、幼苗进行种植,不能采用入境植物,项目采用云南松、火棘、常春藤、爬山虎、狗牙根、黑麦草等进行复垦绿化;
⑤植被恢复力求创造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条件,避免过于单一化和人工化,注意乔、灌、草的结合,植被恢复尽可能利用自然条件,项目乔木主要采用云南松,灌木为火棘,藤本为常春藤、爬山虎,草本为狗牙根、黑麦草等进行植被恢复;
⑥矿山开采中对采空区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措施,对停止使用的采矿区应尽快覆盖土层进行植被恢复,避免采空区长期裸露。
(3)对野生动物影响防护措施
①建设单位应在采矿作业中尽可能降低噪声,以减少对动物的直接伤害;
②运行期要注意对占地区周边植被的保护,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破坏;
③对工作人员明确规定严禁猎杀野生动物,建立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奖励惩罚制度,对积极举报违法活动人员给以奖励和隐私保护,对于证据确凿的违法活动者给以严厉惩罚;
④矿山服务期满后对采矿区以及其他相关区域迹地进行及时地绿化恢复,恢复动物生境,并在运输、施工中注意保护野生动物。
(4)景观影响防护措施
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进行复垦,通过采取边开采边复垦的方式减轻对景观的影响。
(5)对生态系统影响防治措施
①闭矿后对矿山进行植被恢复,加强绿化,尽可能最大绿化面积,减少不利影响。营运中、后期必须进行绿化复垦,恢复矿区生态植被,在此过程中生态系统将逐步恢复到开采前的水平;
②加强矿山人员管理及教育工作,禁止乱砍滥伐、禁止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严格控制开采活动破挖面积,尽量减少对项目区地表的破坏,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粉尘
①露天采场扬尘
露天采场开采作业过程中,凿岩钻孔、爆破、铲装以及开采区开采将产生扬尘。经计算项目露天开采粉尘产生量为7.**吨/年,采矿区开采设备采用履带式液压钻机、湿式凿岩,抑尘的效率达到**%左右,露天采场扬尘排放量为2.**吨/年,以无组织的形式排放。
②道路扬尘
项目石料自矿区采用汽车运输进入卸车平台,自卸车平台进入生产线后,生产过程中物料输送均采用皮带输送,项目道路扬尘主要是道路路面在风力作用下产生的扬尘。通过计算,道路起尘量约为**.**吨/年。项目在非雨天对运输道路进行2次洒水降尘,降尘率可达**%,则运输过程起尘量为3.**吨/年。厂区进出口设置喷淋和轮胎清洗区,减少离场车辆携带粉尘量。
③破碎站粉尘
项目矿石运至破碎站进行加工,项目破碎站粉尘主要为给料扬尘、物料破碎、筛分粉尘、装车扬尘及物料出入仓体扬尘。
通过计算,项目给料扬尘产尘量约为1.**吨/年,项目卸车平台、进料口设置有喷淋洒水装置对给料扬尘进行抑尘处置,除尘效率约为**%,则在进料过程中,项目给料扬尘排放量约为0.**吨/年,无组织排放。
经计算,项目皮带输送转运粉尘产生量为6.5吨/年,项目皮带运输系统廊道采用半圆形彩钢瓦进行封闭,进料口、下料口与各设备相连,粉尘控制效率可达**% ,则皮带传输转运粉尘排放量约为0.**吨/年。
项目破碎机在工作时,大块石料受挤压、撞击而破裂会产生一定的粉尘,项目共设置1条生产线,生产瓜子石、公分石、 石粉。根据计算,项目破碎筛分粉尘产生量为**.**吨/年,项目破碎站设置封闭式厂房,用引风管负压收集,收集效率**%,风量**立方米/小时,脉冲布袋除尘器去除效率**.7%,**米高排气筒排放,有组织粉尘排放量为0.**吨/年,排放速率为0.**千克/小时,排放浓度为**.**毫克/立方米,粉尘有组织排放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二级标准(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矿石破碎筛分点配置喷淋洒水装置,未经收集粉尘量为**.**吨/年,项目破碎生产区封闭,未被收集的粉尘经封闭围挡后沉降于厂房内,无组织粉尘排放量极少。
④堆场扬尘
项目表土堆场占地面积0.**公顷,经计算,表土堆场扬尘产生量5.**吨/年。项目对表土堆场表面压实、压平、彩条布覆盖,并在非雨天进行2次洒水降尘,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产尘率可减少**%,则表土堆场扬尘排放量1.**吨/年。
项目堆料场建设封闭厂房(预留进出口并增加门帘、设置顶棚、三面围档高度不低于原料高度的档墙)内设置自动喷淋洒水降尘,产生的粉尘经封闭围挡后沉降于厂房内,无组织粉尘排放量极少。
(2)食堂油烟
项目建成后,有**名员工在厂区内食堂用餐,运营过程中会有餐饮油烟产生。经计算,食堂油烟产生量为7.**千克/年。本项目在食堂安装一台油烟净化器,油烟净化效率不低于**%,食堂油烟经处理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后排放。
3、水污染防治措施
(1)凿岩用水
为减少凿岩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量和凿岩钻机冷却,凿岩过程采用湿式凿岩,凿岩用水量约为5立方米/天,凿岩用水全部蒸发消耗,没有废水产生。
(2)机械设备冷却水
机械工作的用水为机械发动机冷却水和汽车淋水,机械工作的用水需每天补充,其补充量为1立方米/天,机械发动机冷却水会受热蒸发损耗,无外排废水,汽车淋水在汽车运输时用于刹车片摩擦冷却,这部分水分被蒸发耗损,也无外排废水。
(3)抑尘用水
项目露天开采区、道路、矿石破碎筛分点、表土堆场等需进行洒水降尘,经地表吸收或自然蒸发,没有废水外排。
(4)初期雨水
针对露天采场(包含矿界范围内的运输道路)初期雨水:拟在露天采场低处设置 1个沉砂池,容积为**立方米,初期雨水经沉砂池收集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
针对表土堆场初期雨水:本评价要求在表土堆场低处设置 1 个容积为**立方米沉砂池,初期雨水经沉砂池沉淀后回用于矿山洒水降尘,不外排。
针对运输道路初期雨水:本评价要求在办公生活区左侧设置 1 个容积为**立方米沉砂池,初期雨水经沉砂池沉淀后回用于矿山洒水降尘,不外排。
(5)生活污水
项目在厂区食宿**人,项目设置冲水厕、洗漱间、食堂,生活废水产生量为2.**/天,食堂废水产生量为0.**立方米/天。项目设置一个1立方米的隔油池对食堂产生的废水进行隔油处理,连同其他生活污水进入**立方米的化粪池处理,定期清掏。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严格实施一天一班的工作制度,只在白天进行生产,夜间不生产;
(2)尽可能选用噪声低的设备,破碎机等设置于车间内,有车间厂房隔声;
(3)加强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并对老化和性能降低的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换,以此降低磨擦,减少噪声强度;
(4)对各产噪设备安装减震垫,从源头降低噪声值;
(5)加强运输车辆管理,合理安排运输时间,进出矿区车辆应安排在白天,禁止夜间运输;严禁车辆超速超载,经过村庄时禁止鸣笛;
(6)爆破前,企业需提前通知周围村民,减少爆破声对村民的生活影响;
(7)合理安排生产线各设备运行时间,合理布局,降低项目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中2类标准要求。
5、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1)废土石及浮土临时暂存于表土堆场,边采边对采空平台覆土复垦;
(2)除尘器收集粉尘进行外售;
(3)沉砂池泥沙收集后用于场地回填及道路平整;
(4)化粪池粪污定期清掏;
(5)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管理人员定期清运至附近村镇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6)项目机修产生的废机油、废润滑油使用油桶后暂存于危险废物贮存间,危险废物贮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建设,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6、水土保持措施
(1)工程措施
运行期:露天采区:平台排水沟**米,沉淀池1座;具体工程量为:土方开挖**.**立方米,M7.5浆砌石**.**立方米,C**砼1.**立方米;
(2)植物措施
运行期:植被恢复面积6.**公顷(其中露天采区植被恢复3.**公顷、矿山道路植被恢复0.**公顷、工业场地植被恢复1.**公顷、办公生活区植被恢复0.**公顷、临时堆土场区植被恢复0.**公顷),种植爬山虎×常春藤线性长度为**米。具体工程量:全面整地6.**公顷,**×**厘米穴状整地**个、**×**厘米穴状整地**个;需定植云南松**株、火棘**株,爬山虎、常春藤各**株,狗牙根、黑麦草各撒播**.**千克,抚育管理6.**公顷,覆土2.**万立方米;考虑**%的成活率,共需云南松**株、火棘**株,爬山虎、常春藤各**株、狗牙根、黑麦草各撒播**.**千克。
(3)临时措施
运行期:表土堆场:临时拦挡**米、临时覆盖**平方米;具体工程量为无纺布覆盖**平方米,土袋填筑、拆除**立方米,彩条布覆盖**平方米。
7、土壤防范措施
(1)在破碎站破碎筛分工段采取引风管收集和脉冲布袋除尘器,周围裸露地面进行绿化,最大限度减少无组织粉尘排放量;露天开采区、表土堆场设置彩条布覆盖、压实、进行定时洒水降尘,降低粉尘产生量;运输道路配备洒水车定时洒水降尘,降低粉尘产生量,并在道路两侧种植植被,利用植被吸附作用,最大限度降低粉尘产生量;
(2)初期雨水沉砂池池底及池壁进行硬化处理;生活污水隔油池、化粪池等池底及池壁进行硬化处理;
(3)项目危险废物贮存间采取重点防渗,采用2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或2毫米厚的其它人工材料。
项目对土壤的影响主要为危险废物贮存间泄漏后废润滑油进入土壤环境,造成土壤环境污染事故,项目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加强危险废物贮存间防渗措施,加强管理,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可有效预防因废机油、废润滑油露造成对区域土壤环境的影响。
8、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防范措施
①项目区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的要求设置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灭火器材应放在明显、易取的地方,应定期对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进行检查、维护。
②危险废物贮存间设置禁止烟火等安全标识牌;
③对危险废物贮存间进行地面防渗措施;
④定期检查危险废物贮存间发现泄漏及时更换处理;
⑤加强员工培训及安全管理,减小事故隐患。
⑥危险废物贮存间地面及裙脚进行重点防渗,渗透系数≤1×**(-**)厘米/秒。危废间设置规范标识标牌。
⑦搬运废润滑油时要轻装轻卸,包装桶应确保无破损,若发现破损应立即更换,避免废润滑油泄漏,存放于阴凉通风的地方,远离火源。
(2)应急措施
①项目危险废物贮存间地面及裙脚进行重点防渗,渗透系数≤1×**(-**)厘米/秒。当废润滑油发生泄露时,应该及时收集处理。
②当截排水系统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找出故障原因,若截排水系统毁坏或堵塞,应及时疏通修复。
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本地生态环境部门备案。
(3)表土堆场风险防范措施
①加强堆场区及采区边坡上部危岩体、滑坡体、断裂带等不良工程地质情况的研究和监测,建立预警机制和应急救援措施。
②矿山建设和生产期废土废石管理:建设和生产期应加强废土、废石的规范堆存和管理,避免向坡面倾卸废石,产生泥石流隐患,影响堆场安全。汽车卸排时应有专人指挥,在同一地段不准同时进行卸载和推排作业。卸排作业场地应经常保持平整,并保有 3%~5%的反坡,卸载平台的边缘应有牢固可靠的挡车设施。挡车设施的高度不得小于该卸土点各种运输车辆最大轮胎直径的五分之二。
③加强矿区总图规划和总平面布置,在堆场区上游布置设施应充分考虑对堆场区安全的影响,保护植被和自然地形。
④建立领导值班制度:矿区领导及值班长在遇有大雨、暴雨、连雨天时,必须到斜坡道、环山渠、截洪沟等容易发生险情的地方进行观察,发现险情及时报告。
⑤在已经固定的坡面种植草和树木,及时恢复植被、稳固坡面。防止在水流通道处堆积泥土和碎石,避免发生泥石流及滑坡的可能。
⑥采剥工作面禁止形成伞檐、空洞,严禁掏采,特别是对最终台阶坡面底部的掏采。
⑦对最终边坡应进行定点定期观测,设置测量观测网,并收集和分析边坡的资料,指导边坡的科学管理。
⑧在采矿场最终边坡外设置截水沟,将大气降水及渗透裂隙水汇集后自流排出或集中机械排出,防止雨水、裂隙水等对边坡的冲刷,起到稳定边坡的目的。
⑨表土堆场建设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严禁私自更改设计,既降低标准 的做法。委托有资质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进行施工, 建设过程中必须接受项目安全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表土堆场建成后必须经过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⑩保证拦挡坝坝体结构和后期坝坡比合理,以适应坝体稳定要求,每一期筑坝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岸坡处理,防止发生渗漏。
?建设完备的排洪系统,并在汛期对排洪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不能处理时及时向上级汇报,确保雨季表土堆场能够安全运营。运行过程中确保排洪系统流畅。
丽江市生态环境局宁蒗分局
**年7月**日
相关链接: